一、影像资料收集要求
(一)、收集范围
1. 全省覆盖
l 地域范围:确保影像资料覆盖全省所有地区,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,只要存在参与百日攻坚的水利重点工程项目,都应纳入拍摄范围。
l 项目类型:涵盖所有类型的水利工程项目,包括但不限于水库、堤防、水电站、灌溉系统、排水工程等。
l 时间跨度:从项目启动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,确保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影像记录。
2. 关键节点
l 开工仪式:记录项目启动的庄严时刻,包括领导讲话、奠基仪式等。
l 重要施工阶段:
l 基础开挖:捕捉挖掘机、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在施工现场的忙碌场景,以及基础开挖的深度、宽度等关键数据。
l 混凝土浇筑:记录混凝土搅拌、运输、浇筑及养护的全过程,特别是关键结构部位的浇筑情况。
l 设备安装:拍摄发电机、水泵、阀门等关键设备的安装过程,以及调试运行的情况。
l 竣工验收:记录项目通过验收的正式时刻,包括验收会议、现场检查、签字确认等环节。
3. 人物活动
l 工程建设者:记录他们在施工现场的辛勤工作,如操作机械、搬运材料、检查质量等。
l 技术研讨:拍摄技术团队在会议室或施工现场进行技术讨论、方案优化的场景。
l 安全培训:记录安全培训活动,包括讲解安全知识、演示安全操作等。
l 团队协作:捕捉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配合、共同解决问题的场景,展现团队协作的力量。
4. 环境变迁
l 自然环境:记录工程建设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,如河流、湖泊、湿地等水体的变化,以及植被、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变化。
l 生态环境:关注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如野生动植物的迁移、栖息地的变化等。
l 社会经济环境:记录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,如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、防洪能力的提升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。
(二)航拍要求
1. 设备要求
l 专业级航拍无人机:采用具备高精度定位、稳定飞行、高清画质拍摄能力的专业级航拍无人机,确保拍摄画面的清晰度和稳定性。
l 高清摄像系统:无人机应搭载高分辨率的摄像系统,能够捕捉地面细节,同时支持多种拍摄模式(如全景、延时摄影等),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。
l 遥控与监控设备:配备可靠的遥控设备和地面监控站,以便操作员实时掌控无人机飞行状态,确保飞行安全。
2. 拍摄内容与要求
l 全局视角:利用无人机的高空优势,拍摄水利工程项目的全局布局,展现工程项目的规模、位置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情况。
l 施工进度:定期拍摄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,记录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化,如基础开挖的深度、混凝土浇筑的进度、设备安装的位置等。
l 关键节点:在重要施工阶段,如开工仪式、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,进行航拍记录,捕捉现场氛围和标志性瞬间。
l 环境影响:拍摄工程建设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,如河流、湖泊、湿地等水体的变化,以及植被、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变化,评估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。
3. 飞行与安全要求
l 飞行计划: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,包括飞行路线、高度、速度、拍摄时间等,确保飞行安全并符合当地法律法规。
l 飞行许可:在飞行前,向相关部门申请飞行许可,确保合法合规飞行。
l 安全距离:在飞行过程中,保持与工程项目、人员、建筑物等的安全距离,避免对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造成干扰或损害。
l 应急措施:制定应急处理方案,如无人机失控、电池电量不足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,确保飞行安全。
4. 数据处理与存储
l 数据备份:拍摄结束后,及时将航拍数据进行备份,防止数据丢失。
l 数据整理:对航拍数据进行整理,包括图像拼接、色彩校正、视频剪辑等,以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。
l 数据存储:建立专门的影像资料库,将航拍数据按照项目名称、拍摄时间、拍摄内容等进行分类存储,便于后续查找和使用。
(三)影像器材要求
1. 地面拍摄器材
① 高清摄像机
l 分辨率:至少达到4K或更高,以捕捉细腻的画面细节。
l 帧率:支持高帧率拍摄,以记录动态场景中的流畅动作。
l 光学变焦:具备较高的光学变焦能力,便于在不同距离下拍摄清晰的画面。
l 稳定性:内置或外接稳定系统,减少拍摄时的抖动,确保画面平稳。
② 单反相机
l 传感器尺寸:全画幅或APS-C画幅,提供宽广的视角和出色的画质。
l 镜头配置:根据拍摄需求,配备广角、长焦等多种镜头,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拍摄需求。
l 对焦系统:具备快速、准确的自动对焦系统,确保在复杂环境下也能捕捉到清晰画面。
l 防抖功能:内置或镜头防抖,减少因手持拍摄带来的画面模糊。
③ 三脚架与云台
l 稳定性:选择坚固、稳定的三脚架和云台,确保拍摄时的稳定性。
l 便携性:考虑拍摄环境的多样性,选择便于携带和安装的三脚架和云台。
l 调节性:具备多种高度和角度的调节功能,以适应不同拍摄需求。
2. 防抖技术
l 光学防抖:选择具备光学防抖功能的镜头或摄像机,通过镜头内的光学元件移动来补偿抖动。
l 电子防抖:对于不具备光学防抖的设备,可考虑使用电子防抖功能,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来减少抖动。
l 稳定器:对于手持拍摄或需要移动拍摄的场景,可使用手持稳定器或云台稳定器,提供额外的防抖支持。
3. 环境适应性器材
① 防水设备
l 在涉水拍摄或潮湿环境下,使用防水相机或防水壳来保护拍摄设备。
l 确保防水等级符合拍摄需求,防止水渗入设备内部造成损坏。
② 防尘设备
l 在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,使用防尘罩或防尘滤镜来保护镜头和传感器。
l 定期清洁设备,防止灰尘积累影响画质。
③ 防寒设备
l 在寒冷环境下拍摄时,使用保温套或加热装置来保护设备免受低温影响。
l 确保电池在低温下仍能正常工作,可携带备用电池或使用保温箱。
4. 录音设备
① 专业录音笔
l 高灵敏度麦克风,能够清晰捕捉现场声音。
l 支持多种录音格式和音质设置,满足不同需求。
l 便于携带和操作,适合在施工现场进行隐蔽录音。
② 无线麦克风系统
l 适用于采访、演讲等场景,可无线连接至摄像机或录音设备。
l 提供清晰的音质和稳定的连接性能。
l 便于调整麦克风位置和音量控制。
③ 环境噪声消除技术
l 使用降噪软件或硬件设备来减少环境噪声对录音的干扰。
l 在后期处理中,通过音频编辑软件进一步去除噪声,提升音质。
(四)、注意事项
1. 尊重工程建设者的隐私与权益
l 明确告知与同意:在拍摄涉及工程建设者个人形象或行为的场景时,应事先明确告知对方拍摄目的、用途及可能的影响,并征得对方明确同意。对于不愿意参与拍摄的个人,应尊重其选择,避免强行拍摄。
l 避免敏感信息泄露:在拍摄过程中,应注意避免捕捉或泄露工程建设者的个人隐私信息,如家庭住址、电话号码、身份证号等敏感数据。同时,也要避免拍摄可能引发争议或损害个人名誉的画面。
l 保护肖像权:对于涉及工程建设者肖像的照片或视频,应在使用前征得对方同意,并明确使用范围、期限及可能产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。未经许可,不得擅自将肖像用于商业宣传或盈利性活动。
2.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
l 了解并遵守拍摄规定:在拍摄前,应了解并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拍摄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,如《著作权法》、《肖像权保护条例》等,确保拍摄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。
l 获取必要许可:对于涉及特殊区域(如*禁区、自然保护区等)或敏感项目(如涉及国家安全、商业秘密等)的拍摄,应事先向相关部门申请并获得拍摄许可。
l 保护知识产权:在拍摄过程中,应尊重并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,如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专利、商标、版权作品等。对于使用的音乐、图片等素材,应确保已获得合法授权。
3. 加强沟通协调
l 与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保持联系:在拍摄前,应与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建立联系,了解项目概况、施工计划及特殊要求,以便制定合理的拍摄计划。在拍摄过程中,应定期向管理部门汇报拍摄进展,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。
l 协调拍摄时间与地点:应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,合理安排拍摄时间与地点,避免对工程施工造成干扰或延误。同时,也要确保拍摄地点的安全性和可行性。